每一个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关系应该像是伯乐与千里马一样,但是为了钱,亲兄弟也开始了算计。
我们来听风控专家、知名公众号半佛仙人解读这些咳血的独角兽企业。
说到互联网创业,大家没日没夜在可劲儿的努力,到底是为了什么?
除了极少数人是真的为了梦想改变世界,绝大多数人都是在为了金钱而努力。
为钱创业,当然没有什么不对,商业公司不讲究利益才是真正的犯罪。
但是在这个过程中,部分“聪明”的创业者,发现了一个问题。
既然创业的本质目的是为了钱,那是不是只要赚到钱,就达成了目的呢?
如果从用户手里赚钱不容易,那么从投资人和资本手里捞钱,不也是一样的么?
赚钱才是最重要的。
至于赚谁的钱,其实并不重要,不是么。
当一部分创业者开始这样思考的时候,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。
于是镰刀开始挥向投资人。
首先我们要澄清,投资人不是天使,更不是慈善家,投资人的目的也是要赚钱的。
资本的钱通过专业的投资人之手投给公司,其目的是用于公司运营和增长,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与业务规模。
然后可以在下一轮估值中让公司股权变得更加值钱,实现让自己获益的目的。
在这个过程中,公司获得了发展的钱,投资人的股权实现了增值和变现,大家都好。
当然,公司一路发展顺利,才是真正的小概率事件。
过去有些公司做的比较过分,例如已经某被巨头收购的,布局全国的某上海O2O公司。
曾经一切耗材(包括城市运营的地推)指定在某供应商采购,外面市价1块钱的东西,那家供应商要2块甚至3块,持续了整整3年。
虽然这家公司从头到尾都没赚钱,但是不妨碍老板赚了大钱。
各种涉及地推的公司中,物料贪腐是重灾区。
原本只需要1000份物料,但是采购了3000份,多出的采购量,激进点的直接是空气,要钱;
保守点的是确实做了3000份,但是只有1000份是正常版,剩下的2000是原材料缩水版。
而且这种物料贪腐投资人是查不了的,投资人这么忙不可能天天盯着你地推发了多少传单,用了多少海报的。
最近被爆出资金链断裂,疯狂裁员的某连锁生鲜电商,其实就是因为管理层疯狂吃采购吃的太多了,窟窿太大补不上。
整个采购体系都是自家人,从农产品原材料,到门店装修物料,到地推物料,到办公耗材,到顾问费,每个环节都有大量的吸血鬼存在。
连旗下门店的流动资金都不放过,导致虽然天量融资,但依然难以继续。
采购,永远是最肥的,这是一个真理。
讲完实物采购,我们再来讲讲别的,和业务有关。
如何通过正常的业务行为,来黑掉投资人的钱?这才是真正的洗钱大头。
首先绕不开的,就是广告投放。
广告投放属于典型的高金额,弹性成本,效果成迷,但刚需的项目。
广告投放中,又以电梯,写字楼和公交站牌这种广告为首。
这类广告根本无法量化效果,广告公司成本极低,但是又死贵,所以是重灾区。
因为广告投放本身多少还是有一个模糊的市场价的,而策划和视频制作的费用,则是一个完全无法被估价的东西。
创意值多少?创意你懂吗?艺术你懂吗?艺术就是贵。
只要没法被估价,就有操作空间。
投资人这也算是为艺术买单了。
支持艺术,人人有责。
说完广告预算,我们再来说说营销预算。
这个营销预算,特指花在营销活动中的非广告成本。
简单来说,就是搞拉新或者营销活动时新送出去的各种优惠券,实物,可提现虚拟货币等等等等。
尤其是这两年裂变营销很火,这类支出大增。
每一个瞎搞的裂变营销的公司背后,都是投资人的眼泪。
创业公司只要和供应商串通,直接可以通过假发货来完成利益交换。
什么叫假发货?
举个例子,一家公司搞了个促销活动,用户可以以低于市价300元的方式购买一个比较紧俏的商品。
但是公司和供应商搞了一个串通,使用大量虚假用户来下单,然后把这批用户也发货。
但是发空包或者假物流,货物最终没有出供应商仓库,左手倒右手,这个营销费用可以大家来分账了。
假发货已经是电商和生鲜领域的一大顽疾,在套投资人钱这个角度,他们是非常成功的。
我们说说虚拟物品类,这部分包含优惠券,可提现虚拟货币,乃至各种话费奖品等等。
按照道理,这些东西都是要发出去的,那么发给谁,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。
所以需要一批官方假号来接收这些礼物,优惠券和奖项。
然后再有人利用这些奖项来进行变现。
最妙的是,羊毛党可以在这里被拿来背锅。
如果投资人发现不太对劲,可以说是羊毛党干的,然后和投资人一起痛骂羊毛党。
贼喊捉贼,才是最骚的。
一场声势浩大的营销活动里,到底有多少是真的给到了真实的用户,多少给到了羊毛党,多少被自己人拿掉了呢?
这属于当代互联网创投圈的一大谜题。
而且永远没有答案。
如果你看到这里,你觉得投资人真惨,投资人都是冤大头,那可能说明你没看懂这篇文章。
实际上,很多投资人对此是心知肚明的,有默许的,有参与的,还有专门指导创业者怎么操作的,甚至还有专门帮他们提供渠道的。
例如介绍广告公司和供应商。
毕竟投资经理们的核心诉求是什么?也是赚钱。
他们可以靠拿着母基金的钱正正经经投钱等升值套现后分奖金。
他们可以和创业者串通数据造假骗下一波接盘侠。
他们自然也可以和创业者联合起来,割母基金的钱,反正割个几笔下来,跳槽就好了。
投资经理和创业者的利益,从各种角度,于公于私,都是一起的。
大家都是为了钱,都是亲兄弟。
另外为什么很多公司明明已经死了,都不走破产清算?
因为不敢。
因为破产清算要把公司的每一个细节都搞明白。
真的开始清算的话,把每一笔账都弄明白了,很多人是真的可以进监狱的。
虽然这也是财务自由,但大家都不想要。
到了这时候,大家都很清醒。
清醒到魔幻。